找到相关内容1070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16]:僻教戒

    第十五僻教戒 僻者,偏也,不以大乘圆顿正法教人,失彼大乘根性,其过非细。 若佛子,自佛弟子,及外道恶人,六亲,一切善知识,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,应教解义理,使发菩提心。 自佛弟子谓内众,外道恶人是外众,六亲善知识通内外,如是若内若外,一切亲友,应当一一教彼受持大乘经律,开解经中第一义之理,使发菩提心。 十发趣心、十长养心、十金刚心,于三十心中,一一解其次第法用。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3571590592.html
  • 清净毗尼方广经讲要

    而後能得,经云,是义不可得,以无文字行,是名第一义故。此不以文字为究竟义,实佛法教人依义不依语之根本道理。盖文字为教说方便资具,著文字便失实际理趣。佛於超文字之真实义,虽仍以文字示人,然常以依义不依语之言提示之。四依之义,乃佛涅槃时所出,声闻教中初未及此,以致声闻随文字行而生大碍(执法障)。本经假他方佛土而由文殊师利方便以宣其义,意云他方佛土不以语言文字为教而直示第一义,即隐显此方文字声教但为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366681.html
  • 四依止

    文字障, 只会与道相去日远。 (四)依了义不依不了义:佛法有世俗第一义之分。世俗是不究竟的方便法, 第一义是究竟绝对的真理。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程度、根机而施设, 我们不能把方便法...

    慈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2044883.html
  • 《法普提心经论》----弘一法师

     愿我成就菩萨五通已,既能通达世谛假名流布,解了第一义如真实性,得正法智。   愿我得正法智已,以无厌心,为众生说,示教利喜,皆令开解。   愿我能开解诸众生已,以佛神力,遍至十方,无余世界,供养...左右,如影随形,无刹那顷,远离诸佛。   愿我得亲近诸佛已,随我缩影,为我说法。记得成就菩萨五通。   愿我成就菩萨五通已,既能通达世谛假名流布,解了第一义如真实性,得正法智。   愿我得正法智已,...

    弘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1553883.html
  • 如何明辨是非邪正大安法师

    。 ⑵、依义不依语。谨依第一义,真空妙有,中道了义。语言文字只是诠显实相真理的工具,得意忘言,不可寻文摘句,执指亡月。⑶、依智不依识。谨依般若智慧,离念灵知,毕竟空无所有中,炽然建立因果善法。不可依八识妄心,分别执著,凡夫知见悉皆迷惑颠倒。宜以谦逊心,仰信圣言量,以佛知见为己知见。⑷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谨依大乘了义,佛说大小乘八万四千法门,随顺众生根机而说。然据圆顿至道,乃是真空妙有第一义妙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776695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为利倒说戒

    ,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中。”是为第一义。真俗中三,就是菩提心,无上正等正觉,若不苦行,不能悟此。 我执法执,从苦行而破,执破闻法,心即开意即解,心悟实相,意解第一义;是故先苦行,后开解,名为正说。 而菩萨为利养故,应答不答,倒说经律文字,无前无后,谤三宝说者,犯轻垢罪。 若学人烦恼未尽,应次第为说苦行,然后开解第一义之理。 若菩萨为利养故,不如是答,即名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3123790593.html
  • 五台山文化之形神合一——以肖黎民文殊智慧现代研究为例

    方法,亦区分于宗教信仰之思想,是于五台山文化资源寻求理性之思、哲学之源、价值之根。其体系构筑,第一义、不二法门、自在三昧、烦恼菩提、不即不离、淤泥莲花,六论结合,静以文殊智慧之理念,动以文殊智慧之实践;体于形而上之思,用于形而下之行;源于太极人极之思,行于自然缘起之道。是谓:五峰巍峨腾滹沱,文殊腾跃现般若;智慧体系六妙门,门门趣元根尘落,试以论之。  第一义、不二法门、自在三昧,文殊智慧之...

    景天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3457736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5)

    非关碍与不碍故。若不知是梦,则住亦碍,不住亦碍,因不解“无生”义故。   3、问:吾认为:欲行了义教,先修不了义,登高必自卑,行远必自迩,龙树说:不依世俗,不得第一义!即是说此吧?。   答:吾人...,不可迷惑众生。“登高必自卑,行远必自迩”,您讲的很好,但是不了义之教不是了义教的“卑、迩”,而是不同方向。  (二)树菩萨说的不错,不依世俗,不得第一义,因为第一义是依世谛建立的,离开世谛,也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856674.html
  •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(注一)

    都是因应众生需要而施设的,谓之契机。而佛陀所说之教法,又无不与其内自所证之离言法界相契合,谓之契理。   二,即是世谛、第一义,也有叫做俗、真谛,或世俗、胜义谛。名虽不同,意义是一样的。佛陀所说的法都不出乎二,二是大小乘佛法所共同的。所谓二谛法者:以佛之说法,注重点均在说明内证离言法性,这是第一义;而所说又皆是适应天人八部、声闻、独觉、菩萨的根机,其说明若恶若善若有漏若无漏的因果事理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0039575.html
  • 老子与佛教思想比较

    老子与佛教思想比较  丁文慧  ”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和“第一义”分别是老子思想和佛教思想的中心概念。他们的主张有其相通的地方,也有迥异之处。本文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简要的比较和分析。  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与“第一义”  (道德经》的第一句就是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“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我们勉强用语言来表达“道”的境界,这时“道”不是本体的道,而是语言的道。由于...

    丁文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3265585.html